真正的宗教只是注意觀察頭腦的運作,那是個人直接和私密的體驗.不是任何現存的觀念,理論,哲學,宗教,或是任何佛經,聖經,可蘭經,咒語,公案,等等的投射和反應

Friday, December 5, 2014

內觀禪十開示錄音帶聆聽筆記



這是我參加第一次內觀課程之前,自己向書局郵購錄音帶,課前預習聆聽時所作的筆記,當然因為一切非常生疏,所以不只聽一遍,而是聽很多很多遍,直到懂為止。

Day 1:
體驗物質身體的真實狀況

體驗自然的呼吸
從粗浅的表層而漸漸深入細微的內層
愛、慈悲、喜悅
細胞,次原子粒子,每分每秒都在變化、振動
從身體可以感覺的部分,拓展到無法感覺到的部分
呼吸可在有意識和無(潛)意識的情況下操作
從有(上)意識的部分,進入到無(潛)意識的部分
上唇到整個鼻子
鼻孔內部、周圍、下方,以及上唇上方的三角形地帶
空氣和皮膚的接觸
觀察小範圍,心念會變得敏銳
呼吸、身體和心念是相互關連的
心的變化會連帶使身體起變化
A. 妄念在過去和未來的際遇中打轉、跳動,而不停留在當下
B. 心念未完時另一念又起,無頭尾,無程序和連貫性,幾近瘋狂
C. 心念轉生貪、瞋、癡
此法並非只以專一為目標,淨化心念亦是
心念專注在觀察呼吸的實況,使心念脫離了貪瞋癡,使心靈淨化,而使不淨業障漸漸浮出消除(冷水澆木炭之比喻)
初學時:1. 靜坐要在室內。外風將影響感覺,光線不直接接觸
2. 留於圍界內
3. 堅強的決心和毅力--遵守所有規律、時間表、禁語、共修、不變動姿勢
4. 渡過禪期,不生退心
5. 1/4 的胃保持空的
很累時只可躺五分鐘(昏睡)
心念是個話匣子-禁語(同學之間)。五戒是此法的基石
放下自我,順從一切,勿摻雜任何東西入此法門(腳踏兩條船的譬喻)
願眾生快樂

Day 2:
自然的法則是:當你走上修行道路時,便會得到所有有形、無形的幫助
每當心念產生不淨之念時,便會覺得苦惱
每當心念產生善念時,當下感到平靜
除非却除所有過去的業障、習氣,否則無法解脫
持戒、定力、智慧 -> 八正道
正當的法是:觀察自己,省察自己
賺來一部分的錢,拿來幫助他人-為自己也為他人工作--正命
四正勤:改變心念
只觀察覺知當下自然的真實情況
呼吸的接觸:溫度、粗細、搔癢、振動 ........
沒有名稱,也沒有分別,只是觀察自身的感覺
感覺不到任何感覺時,移回呼吸;每當有感覺時,再把注意力移到感覺上。
只專注觀察三角形部分,往後再拓展到全部
用心專注的對象,應是當下真實的情況
正定是:分分秒秒、清清楚楚的保持覺知自己身體的情況

Day 3:
定力可管制上意識,將業障壓入潛意識
用智慧和覺知,才能消除潛意識的業障

         /          \      相輔相成
      定   -     慧
聽聞智-如數他人之寶   (啟示引導)
思考智-思考所聞是否如法   (加以了解)
修習智-身受的智慧     (親身的體驗)可使深層的業障清除
必須發展直接體驗的能力,才能深入深層的經驗
無法親身體驗的真理,即非真理,也無從了解
潛意識時時刻刻和身體的感覺相連,並起反應
上意識有時覺察到,有時則否
呼吸->接觸->感覺
能感受全身上下的感覺,並改變身體反應的習性
第一個顯現的真象-無常
地、水、火、風及四種性質:堅、溼、煖、動
體驗身體的真象,即體驗外在的真象
'振動、振動,燃燒和振動'
只有微波,沒有固體
每秒10的22次方次-微粒波動的速度(呈現、消失)
一眨眼,次原子微粒生滅百萬次
第二個顯現的真象-無我
自己的身體,無法主宰
第三個顯現的真象-苦
觀察覺知感覺,而體驗苦
全身上下輕微的振動,也是苦
所有體驗的感覺,皆是無常
快樂中,苦的因素,在於對快樂的貪著

Day 4:
感覺真正的實相(振動),而非人為的
只有在對的道路上走,才能得到解脫
不加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,親自體驗其真正的實相,亦即去體驗到身體上的感覺,潛意識只有經由感覺去接觸
對身體……感覺;對心念……法
任何意念都同時在身體上產生某種感覺
佛陀因此重視"四念處"
心念物質的實相……重點在感覺上
用感覺來修煉,即是對的方向
1. 為何必須按步就班的移動?
不要漏掉身體的任何部分
粗重的痛,上意識也能感受
由粗重進展到細微
感受身體任何部分的感覺(重要的一站)
2. 全身上下都能感受到感覺(有生命部分)
因此不能忽略任何部分
在感覺不到的任何部分,保持一分鐘,並保持平穩的心態
當心態平靜安詳時,就變得鋭利
勿企求感覺的產生,或對無感覺產生厭惡
運用平靜的心態,來面對感覺不到的部分,很快即能移入細微的感覺
當輪到時才觀察,永遠按順序移動
3. 從頭到腳移動一周,需時多少?
大約需30分鐘或1小時;快的話10分鐘
4. 一次觀察多大範圍?
2-3吋的部位(初時一大塊一大塊的,然後逐步縮小範圍)
5. 外皮或內部?
初時體驗外皮,然後再深入
無論感覺到任何感覺,無選擇的
勿遺漏任何感覺(自然的感覺)
保持平穩心,不對任何感覺產生厭惡,改變下意識直接的反應
只要是在找尋某些特殊的現象,就不是內觀
任何在當下發生的實際情況,才是內觀……了解隨順自然的定律
眼前當下真正的體驗,是本身此時此刻的真理
1. 萬事萬物都在不停的改變……心念物質(形成)
2. 無論任何改變都非偶然……因-果
3. 如是因,如是果
行-身行、口行、意行(最重要)
「一切由心造」心念最重要
從頭到腳的内觀方法,不只了解到身體感覺的狀況,而且可以深入心念的實相
心念的部分:
1. 認知-接收
2. 覺知-辨別,評斷
3. 感覺-快樂、不快樂
4. 反應而產生的各種行為(造業的種子)
把重點放在感覺上,深入潛意識:
1. 不斷的觀察全身上下的感覺
2. 保持平穩,不對感覺起反應
在親身體驗上了解自己

Day 5:
只是不斷、平穩、沒有分別心的觀察身體範圍内的感覺
(污水加明礬的譬喻)
聞、思、智及未深入潛意識(深層)的戒定慧,皆無法徹底去除業障,而只是壓抑
潛意識不斷的跟身體連繫,直接的接觸
觀察痛苦的根源,才能加以去除
苦、集、滅、道--四聖諦
多少成分的執著愛戀,就有多少成分的痛苦
緣起形成的主動力--執著牽掛
十二因緣
無明:是對身體内,心念物質不斷的變化,一無所知
流轉、還滅
感覺的兩條路:
1. 痛苦
2. 去除痛苦(變化無常之體驗)
進入心念的深層,而不對感覺生出反應
一生下來就不停的奔跑,奔向死亡

Day 6:
諸行無常,體證此真相的智慧,這是一條淨化之路
顯現(粗)-〉波動-〉生起消失
有感覺,就有欲望
心愈平靜,深層的雜染就會呈現在表面而消失
任何在當下的現況,保持覺察,平靜、平等、無分別心,即是走在道上
(岸邊觀察水流譬喻)
覺察到各種感覺,而保持内心平靜
次原子粒由四大及其性質合成
四大:
地-粗堅(重量)
水-液體(凝聚連結)
火-溫度(溫度)
風-氣體(轉變)
物質食糧:
攝取及吸收的食物,會造成四大的感覺
1. 吃某種食物,就有某種的反應在身體昇起
2. 居住環境:由毛細孔吸入;在不健康的環境,就有不健康的身體
精神食糧:
1. 當下製造的業(心念的感覺)憤怒-火;恐懼-風
2. 過去播下的種子
每一步都需自己行走
五個敵人:
1. 貪愛
2. 瞋恨
3. 惛沉睡眠
4. 掉舉惡作
5. 疑:法、師、自己的能力。找指導老師加以澄清
法施最勝--給孤獨長者的故事
你覺察到感覺,也就覺察到了心靈深處,而保持平靜,就會使長劫的雜染剝落

Day 7:
休息時,集中在所有行動上,並保持和平的心態
清楚知道每一個動作(自然的動作),以自然的方式運作
四念住:
1. 觀身而住,即身念住,要有正知、正念
2. …受……,…受……,…………、……
3. …心……,…心……,…………、……
4. …法……,…法……,…………、……
苦行:必須去體驗苦的真理實相,保持靈敏、覺知和安祥
無常、苦、無我--正知、正見
當觀察身、受、心、法時,必須同時具正知、正見
感覺在身體上
感受在心
受的解釋:包括整個心念物質所有的感覺
(風、公共休息站的譬喻)
受包括身和心所有的感覺
心和法是並行的
當你注意到感覺時,身、心都包括在内
清楚覺知:對某一事物從始至終的了解感覺:如何生起,如何消失,而得到淨化心靈
智慧是基於對感覺的體驗,並保持正知、正見
走路時,先感受移動部位的感覺,保持你所了解的真理智慧
夜晚清楚覺察到身體某些部位的感覺(無常生滅,正知、正見)
一個内觀修行者不能整夜不睡覺
除了深睡外,保持覺察及正知、正見,保持平靜安样
動作--感覺--無常生滅
五個朋友(五力)-清淨、純真是他們的力量
1. 信心(腳)+知覺(眼)+行動(行),加以結合
純真的法不能成為一個派別
以真正的修行正法,來供養佛
身、口、意清淨,自證真理實相
歸依佛、法、僧的真義
薄伽梵:根除所有不淨,而過着解脫的生活的人
是宇宙性的,才是正法:
a. 以簡單的語言,明白的解釋
b. 每一步是你所經歷的真相
c. 好處現在就可以受益(當下獲益)
d. .每一步會帶你走向最後的目標
2. 精進努力--正確的努力
(划船譬喻--無明索繩)
3. 正念覺知--專注當下的真如本性
4. 正定--親身體驗的專注
5. 智慧--正知、正見,透過生活的體驗,覺知感覺、無常、寧靜
保持五力的純真及正知、正見

Day 8:
將所有有形的身體和無形的心念-五蘊、無常生滅-整個身體、整個心靈,整體感覺
單純的認知,情緒不過是情緒而已
感覺也是無常生滅的
勿執著於任何特殊的感覺
只要六根仍然有作用,就未超出意識的範圍
心存企望和幻想,將達不到目的
自然法則:
1. 所有的業,都是無常變幻的
2. 當業生起時,保持内心平靜,一層層的業就能拔除
當於感覺時保持寧靜,也就在訓練潛意識保持寧靜
(火苗及汽油桶之譬喻)
無明-完全對習性反應
生命的流程:即是身體、心念的流程
食物是身體的資糧
業是心念的資糧
身體<-->感覺<-->心念
不再造新的種子,不再給心新的資糧,才能解脫
要有求真的精神,而非盲從瞎信
整個技巧的重點,在保持心靈的純淨無染
當強烈的反應時:應檢查内心是否平靜?是否出於愛與慈悲?
使強者不傷害自己,使弱者不受強者傷害--修行者對雙方都慈悲

Day 9:
把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
觀察呼吸、身體的感覺,而客觀的加以觀察
面對不愉快的反應,不要逃避,冷靜的加以觀察,勿在言語或行為上放縱或壓抑,採取中庸之道
不要期盼十日禪後,即能都無煩惱,而是持續修鍊,讓煩惱漸漸減少
一定要用對方法修鍊
體驗任何身體感覺時,心裡保持平靜,徹知無常、剎那生滅
(滚動憤怒雪球的譬喻)
習性:是不斷的往外攀緣
內觀則提供另一個角度來觀察事情的能力
內在的變化,對你是更重要的
所有經歷過的痛苦,百分之百來自自己
人一生下來,慢慢有了知覺,但卻漸漸失去了覺知;那是由於憑空塑造了一個自我,並試圖在別人心中建立自己美好的形象
(瑪莉卡皇后:「只愛自己」的譬喻)
先在自己身上往內探索,日後也就能了解他人的內心
如果內心充滿了寧靜祥和,四周的氣氛就會充滿了寧靜祥和
如果有人行為不當,只會為他自己帶來痛苦和煩惱
十種品德(波羅蜜)-參加禪十所培養的:
1. 捨己-去除我執;全然的解脫過程
2. 持戒
3. 精進
4. 智慧
5. 忍辱
6. 真理實相:努力求真,走向真理
7. 堅定意志
8. 願力:慈悲與愛。真愛是一條單行道,從不企求回報,只問耕耘,不問收獲
9. 寧靜
10. 布施:賺錢會使自我膨脹,收入一部分用於施捨,來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

Day 10:
歸依佛、法、僧的本質
法是通行全宇宙
佛-覺悟的本質
把你成為自己的島(避風港)
自身內體驗到的法,成為你的島
依法實行的為僧
法的品質(量尺):
1. 不自私、無我、為人,為眾生服務,不求回報
2. 感恩的心
法如果純真,應能獲得相同的效果
五戒是此法的基石
守戒--〉生定
感覺自然的呼吸,進、出、長、短等事實真相
觀身亦同。全盤的客觀,並體認無常。勿在真理之中加上人為的因素
幻相、形相、持名號、唸咒,皆會在心上形成一層保護膜,而妨礙深層業障的去除
用觀想的方法,會妨礙我們看清實相
不製造新的幻想、假像
真正的真理是與身、心、識相關連的
真實而非想像
粗重-〉細微-〉波動
分析、分解、朝細微的方向剖析
身-感覺
心-情緒
假使你的無明煩惱都在,那麼見到上帝與否有什麼關係呢?
至高的真理是超越心與物的
在心物結合的實相現象上,下功夫
不要把不同的方法,混為一談
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法,一門深入
人類受自然的偏愛而賦與感覺和感官,我們應善加利用,而獲得真理
(蛋與蛋破殼了之比喻)二重生命:
1. 一個是父母所生,在無明中成長
2. 打破無名而重生
來學內觀的兩種人:
1. 接受種子
2. 發展已擁有的種子

Day 11:
法必須要實踐,才有用及得到益處
身、口、意傷害別人,亦同時傷害自己
(年輕教授與老水手的比喻)
法的發芽階段,需要細心保護和照顧ˉ
藉著觀察身體的感覺,來拔除煩惱
每天至少花兩小時的時間靜坐,早晚各一小時
第一年以堅定的意志來修鍊,是相當重要的
能力、工作效率、勝任愉快--若經適當的內觀修鍊
能在固定時間、地點修鍊,較有益
睡前、睡醒,花五分鐘,體會事物變化無常及身體的感覺
一周一次共修(行得通才做)
每年參加一次禪十(有法的氣息圍繞)
自己上自修課時,通知老師
(有陌生人時)工作休息時,睜開双眼,保持心靈平靜,觀照身體內的無常變化
法不是展示給人看的,因為會膨脹自我
1/3觀息,2/3觀身-一般修習課
每天一小時,多花時間觀身
心念急躁時,先觀息
心平氣和時,即開始內觀
當修鍊內觀時,不要玩感覺的遊戲,勿執著境界,盼望奇蹟
(五粒玉米的故事)
五顆法的種子,並發揚光大
給老師的報酬和厚禮-〉每天內觀靜坐後,需頌:
「願眾生都得快樂,都得自在,願眾生快樂!」
(慈悲觀教學)
……完……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